您的位置: 首页 >要闻动态>新闻中心>详细内容

缅怀先辈功绩 传承致公精神

发布时间:2016-08-09 11:15 信息来源: 【字体:

    [致公党常德市委 胡碧波] 5月17日—5月21日,为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共中央统战部关于在民主党派中开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实践活动的总体部署,进一步凝聚思想共识、传承政治薪火、继承优良传统、巩固多党合作共同思想基础,致公党常德市委组织市委委员、机关干部、各支部主委,在市委主委杨成英的带领下,前往广东省惠州、中山等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开展了以“缅怀先辈业绩,传承致公精神,助力深化改革,践行同心思想”为主题的学习考察活动。

   考察组一行首先祭拜了致公党首任总理陈炯明陵墓,陈炯明陵墓位于广东惠州市紫薇山,墓碑高约3米,青石砌成,造型简洁而厚重,四周草木苍翠,正面俯瞰西湖,碑铭为章太炎亲笔题写,字迹古雅遒劲。虽然没有宽大的广场,墓碑也不显高大宏伟,但还是给人以庄重肃穆的感觉。陈炯明早年加入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参加辛亥革命并担任要职,支持孙中山抗衡北洋军阀。陈炯明思想开明,主张民治,提倡新文化,实施新政,在广大华侨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被推举为致公党首任总理。党员们为陈炯明墓陵敬献了用野花自编的花篮,并在墓前三鞠躬表达了对致公先辈的崇敬之情。

   孙中山故居座落在美丽的中山市翠亨村,一栋别致的西洋二层小楼掩映在一片参天古木之中,与周围传统的岭南民居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故居保存完好,室内设备设施齐备,生动再现了当时的生活场景。新建的孙中山纪念馆内陈列着不同时期孙中山的革命遗物,并配有大量真实的历史资料照片,让每一个参拜者心灵震撼,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孙中山作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对中国致公党的成立同样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致公党的前身为海外洪门,后发展为致公堂,孙中山先生利用自己的政治影响和个人魅力,帮助改组致公堂,在致公堂内宣传革命,从而在华侨中播下了革命的种子,将致公堂改造成一个革命组织。后来,孙中山又建议将同盟会会员全部加入致公堂,进一步壮大了致公堂的力量,为致公堂改致公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考察期间,还与致公党惠州市委、致公党东莞市委进行了工作交流。通过考察学习,党员们对致公历史有了一个更加直观形象的认识,对孙中山、陈炯明等致公先辈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大家纷纷表示,一定继承致公先辈的革命精神,发扬光大致力为公的优良传统,立足本职,努力尽责,积极投身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实践活动中去,践行同心工程,助力深化改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JiaThis Button BEGIN  JiaThis Button END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