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自身建设>详细内容

从“井冈山斗争”到认同“四个自信”

发布时间:2016-08-31 08:48 信息来源: 【字体:

参观学习“红色摇篮”井冈山之后,我从三个方面和大家分享学习心得:一,从井冈山斗争中探索适合中国革命的理论和道路。二,民主党派认同“四个自信”的过程。三,认同“四个自信”的重要性。 

一,从井冈山斗争中探索适合中国革命的理论和道路。

    1921年至1927年春,中国共产党从建立和国共第一次合作,当时中共政治主张不明显,和国民党合作,存在改良的思想。1927年夏天,风云突变,国民党内蒋介石集团先后违背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和反帝反封建的纲领,背叛了革命。他们勾结帝国主义势力,疯狂地向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挥起屠刀,大江南北血流成河,全国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了“八七会议”。毛泽东在这次会议上总结了经验教训,明确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从1927年到1928年底一年多时间里,全国爆发了以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百色起义为代表的大大小小100多次武装起义。但是,由于起义目标是攻取敌人重兵防守的大城市,敌强我弱,因而所有起义都遭到挫折甚至失败。为什么?因为俄国十月革命这一声炮响,在给中国送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时,也送来了十月革命的模式——通过城市武装暴动夺取革命胜利。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议决正式加入共产国际,中国共产党由此成为了共产国际的中国支部。共产国际领导人、苏共领导人,包括我们党的早期领导人,在中国革命道路问题上的认识惊人的一致——走俄国人的路,实际上就是走城市武装暴动的路子。然而,相同的种子,在不同的土壤,却不一定开出同等灿烂的花朵,中国革命受到挫折。 

   起义进军长沙失利,毛泽东审时度势,力排众议,引兵井冈山,寻找适合中国革命的理论和道路,谱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篇之作。血淋淋的事实警醒了中国共产党人:要革命,就得掌握军队,就得有枪杆子。正如毛泽东后来在《论联合政府》中所说:“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但是,迈出走向农村的第一步是非常不容易的,在此后两年零四个月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中,井冈山军民开展游击战争,深入土地革命,发展红色政权,壮大人民武装,形成了“工农武装根据”的崭新局面,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奠定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基础。

    面对国民党军大军压境,全国上下的白色恐怖,当时有些工农红军在残酷的斗争环境中其思想发生过动摇,对革命的前途持悲观态度,对自己走的道路不自信,担任连长的林彪写信给毛主席,“红旗到底能打多久?”面对党和军队内部存在的这种悲观主义思想苗头,毛主席回复了八个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单凭这八个字的论断,都可以证明毛主席是一个战略家,也给当时共产党人和革命者提出了一个愿景,对革命成功充满自信,对自己的奋斗目标、理论、道路充满自信。 “欲人勿疑,必先自信”,在当时的情况下,没有一个好的愿景,自己不充满自信,谁跟你革命?大革命失败后,井冈山的革命斗争靠什么燃起“工农武装割据”的燎原之火、照亮中国革命的前程?靠的就是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光明未来的坚定信念和不懈追求。正是因为有了崇高的理想信念,才会有战胜一切困难的超凡勇气,才会有在战场上冲锋陷阵、英勇杀敌的顽强斗志,才会有在敌人屠刀下“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慷慨就义、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才能经受住血雨腥风的洗礼和考验。

    从中国共产党建党到抗战期间,不是所有的共产党人对革命成功充满自信,中共党员也有立场不坚定的,像中共早期领导人周佛海后沦为汉奸。六届中央政治局主席向忠发,1931年6月上海被捕,旋即叛变,后被国民党处决。 中共早期领导人张国焘,1938年叛逃。还有的党员经过“大浪淘沙”,离开了革命队伍。后来斯诺要求毛泽东对大革命失败的历史进行评价时,毛泽东毫不犹豫地把最大的罪责归咎于陈独秀,认为他是动摇的机会主义,使党丧失了决定性的领导和自己的路线,革命归于失败。警醒每个共产党员不要忘记这个血的教训。陈独秀当年自己也承认,虽然大革命的失败与共产国际有关,他作为总书记没能抵制共产国际的错误指令,“我自然有责任”。主要原因还是立场不坚定,对革命道路不自信,思想动摇了,造成大革命失败。

  二,民主党派认同“四个自信”的过程。

   1945年7月,毛泽东邀请黄炎培等民主人士到延安窑洞里作客。在抗战胜利前夕,当时延安是解放区的天、艳阳的天。毛主席问黄炎培来延安考察有何感想?黄炎培坦然答道:我生六十余年,耳闻的不说,亲眼见到的清朝、袁世凯、军阀割据、孙中山、蒋介石等政权更替,真所谓“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乃至一国,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一旦掌握政权后,环境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松了。执政者惰性发作,由少数演为多数,贪污腐化坏风气不断养成,并且无法补救,最后人亡政息,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显然,黄炎培先生的这段话的意思是:中国共产党能跳出这个周期律吗?中共当时还没有建立新中国,民主人士黄炎培提出类似“红旗能打多久?”的问题,也就是一个人还没有生,就在讨论他什么时候死的问题。问这个话,也需要勇气的,也只有我们的民主斗士才敢问。“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这句话是说一个国家或朝代兴盛的时候很迅速,但衰退也很快。对黄炎培的坦诚直言,毛泽东当即非常自信地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黄炎培接着说:“这话是对的,只有大政方针决之于公众,公之于地方,用民主来打破这周期律,怕是有效的。”

1948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毛泽东考虑到国民党政府很快就要覆灭,新中国即将诞生,这时更需要全国人民一致行动,为建立新中国共同奋斗。毛泽东决定用发布口号的方式来表达这个政治意图,于是,亲自代表中共中央起草了鼓舞人心的“五一口号”。“五一口号”第四条是:“全国劳动人民团结起来,联合全国知识分子、自由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社会贤达和其他爱国分子,巩固与扩大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官僚资本主义的统一战线,为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而共同奋斗。”第五条明确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1948年5月5日,在香港设有总部或有代表机构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联合致电毛泽东,完全赞成“五一口号”,当时有: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李济深、何香凝,中国民主同盟沈钧儒、章伯钧,中国民主促进会蔡廷锴、马叙伦、王绍鏊,致公党陈其尤,中国农工民主党彭泽民,还有黄炎培、谭平山,无党派人士郭沫若等联合通电公开响应中共中央“五一口号”。我们民主党派的排序也是根据响应中共中央“五一口号”的时间先后排名。响应中共“五一口号”,表明我国各民主党派抛弃了“不右倾、不左袒”的“中间路线”,自觉地、郑重地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同其建国主张和道路。这是我国民主党派历史上的里程碑,也是民主党派认同“四个自信”的开端。

毛主席有一句名言:“政治就是把自己的人搞得多多的,把敌人的人搞得少少的。”意思就是把我们党外民主人士统战起来,统一思想,一切向前看。最后民主党派认同了什么?坚持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坚持和贯彻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团结、民主、和谐的政治环境中展示自己的舞台,发挥好参政党的作用。增强民主党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三,认同“四个自信”的重要性,关系到国家的存亡,民族的兴衰。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后面加了一个文化自信。大家都知道,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就面临着严峻的道路选择问题。100多年来,中国许多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一次又一次用鲜血和生命探索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经历了改良、革命、全盘西化的多次失败后,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发展中国。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了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坚持文化自信,是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纵观党的历史,毛泽东无疑是“四个自信”的奠基者。

    中共几代领导人对执政的道路充满自信,在这里总结了“五个不”。第一代领导人毛主席不信邪。敢和美帝打,敢和苏修斗,和天斗,和地斗,改造世界,其乐无穷,为中华民族复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不争论,开创了改革新时代,打左灯向右转,“姓资姓社”不争论。减少阻力,节约了时间,改革开放三十年完成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100年走完的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果。第三代领导人江泽民:不动摇,坚持社会主义道路100年不动摇,把改革开放推向新世纪。第四代领导人胡锦涛不折腾,在选择道路上面不折腾,聚精会神,科学发展。第五代领导人习近平不忘初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初心”是什么?“初心”就是中国共产党人自建党之初树立的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不忘初心,就是不要忘记我们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宗旨。共产党的宗旨是什么?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致公党的初心是什么?是“致力为公”,“致力为公”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含义,我个人理解,致公党的初心是“用公心为大众服务,致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人心背向是最大的政治,道路问题是关系到执政党兴衰成败的问题,是执政党的生命,同样关系到国家的存亡和民族的兴衰。如果我们对道路、制度不自信,就会动摇执政党政治基础,执政党可能丢掉政权,中国可能会四分五裂,走向倒退,任何中国人都不愿意看到自己的祖国回到战乱、屈辱、动荡不安的年代。像现在动荡的伊拉克、利比亚、叙利亚,人民有好日子过吗?沦落成了乱民。我们宁可在政治上多包容,求大同存小异,也不愿意看到“国破家亡”的历史重演。正如革命者方志敏在《可爱的中国》中写到:“把每个人的智慧和才能,都贡献给民族的拯救吧!无论如何,我们决不能让伟大的可爱的中国,亡于帝国主义肮脏的手里!”

世界政权更替有三种模式,一种是换党又换人,一种是换人不换党,还有一种既不换党也不换人的独裁国家。无论什么政权?只有代表国家利益,代表人民利益的政权才会得到臣民的拥护。中国现有的模式是换人不换党,执政党要长期执政的底气从那里来?我自己总结了四条:一是来自执政党本身,勇于变革思想,勇于修正错误,理论不断创新,不僵化、不停滞。二是来自执政党组织保证,从井冈山开始,支部建在连队,现在的支部建在任何一个社会组织和团体中。执政党组织严密,还聚集了大多数优秀人才。三是运用“统一战线”这个法宝,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我所用。四是执政为民,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根据中国国情,既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事实证明只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四个自信”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JiaThis Button BEGIN  JiaThis Button END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