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之行,感恩之旅
井冈山之行,于我而言,是圆梦之行,感恩之旅。
从小,井冈山在我们心里就是一个神圣的革命摇篮。八角楼的灯光,井冈山的翠竹,黄洋界的炮声,毛委员与乡亲们的谈笑,朱德总司令的扁担,都是我们儿时耳熟能详的红色故事。曾经在心里一遍遍幻想过井冈山的模样,今年因为致公党常德市委“两学一助”学习活动来到井冈山,圆了我多年的梦想。
当我真正登上井冈山,重走红军挑粮路,越过黄洋界,登上八角楼,触摸井冈翠竹,儿时的情怀在这里得到了真实的印证,有了对那段血雨腥风的历史对革命前辈更直观形象的了解。
传承红色基因,重温井冈精神。在与革命前辈后代互动教学中,曾志孙子石金龙为我们还原了一个信念坚定、大公无私、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充满大爱的人物形象。在革命时期曾志无奈将出生十多天的孩子送给了井冈山乡亲,30多年后她才第一次见到自己的儿子,这时曾志已是广州市委书记,如果要解决这个孩子的户口和工作易如反掌,但她没有这样做,她让这个儿子依然回到了井冈山务农。再过20年,曾志已经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孙子石金龙才在北京第一次看到奶奶,当他满怀希望提出想让奶奶给解决商品粮户口时,奶奶曾志巧妙的拒绝孙子。她说,你看我们吃的粮食和蔬菜都是农民种出来的,农民多重要啊。就这样,虽然曾志身居高位,但她的子孙仍然坚守在井冈山,过着一个普通人的生活。为了弥补对儿子一家的疏离,也为了魂归井冈山,曾志同志立下遗嘱,部分骨灰葬回井冈山。一块小小的石碑:红军战士曾志之墓,大写出共产党员的信念与坚贞。在奶奶的人格影响下,石金龙一家人扎根井冈山,在朴实的工作和美满的生活中世代传承家风。
对历史的尊重,实事求是是我对井冈山史实展览最大的感触。王左和袁文才曾经帮助毛委员开辟了第一个红色根据地,为反围剿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后来因为历史原因被错杀,1950年才得以平反,这段历史也得以让公布于世。这次在井冈山看到了详尽的史料介绍,听取了王左孙子的亲口讲述,王左和袁文才的家人在平反之前遭受很大的歧视和苦难,但在得到平反后,袁、王两家后人得到了党的关怀和照顾,并以革命后代的身份讲述历史故事,让更多的来访者了解历史,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我们生活在革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和平时代,每一个踏进井冈山的人,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意志的磨励。每一次路标的提醒都让我心跳加速,每一个革命故事、每一处历史遗迹,每一次激情讲解,都让我感恩之情加深一分。在那样艰苦的自然环境下,在白色恐怖笼罩中,是革命领导人的高瞻远瞩和坚贞信念点燃了星星火种,是井冈山老区人民和革命先烈的鲜血助燃了燎原之势,我们每一个瞻仰者都深深地敬佩和感动,深切感知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只有更好的学习和工作,才是真正领会了井冈山精神。
这次井冈山之行,我还有一层感恩,我儿子汉儒参加了这次难得的井冈山学习之旅,因为大家对他的一路照顾与革命知识灌输,这一次井冈山之旅太有意义了,将会对他的一生都产生特别的影响。井冈山四天的行程,安排得充实合理。红军剧场的演出汉儒看出了眼泪,直观地感受到了星星之火就是革命先烈和老区群众的鲜血点燃;井冈山英雄纪念馆和博物馆的瞻仰和参观,通过专业讲解让他学到了书本上无法感受到的触动和震撼;每一处革命遗址,让他在懵懂中敬仰;革命后辈的真情讲述,让他认识到了人格的伟大、信念的坚贞和家风的传承……每天回到酒店,汉儒在电话里与爸爸交流一天的收获,孩子比我想象的吸收得更多,他用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曾经在书本电影里了解的知识,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认知体系,所以这一次井冈山之旅对汉儒会是一次有益一生的感恩之旅。作为母亲,党派的这次活动让我对孩子进行了一次特别有意义的爱国主义和人生观教育,所以井冈山之行我更有对党派对同行党员们的感恩。
致公党常德市委井冈山两学一助学习之旅虽然结束了,但这一次学习的感动与感恩将会铭记于心,也会深深地融进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好好做事,好好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