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公情缘
[致公党常德市委 雷杰] 2012年是中国致公党组织在湖南成立三十周年,我今年也正好三十岁,能与湖南的致公党组织同龄,不仅是一种巧合、更是一种缘分。致公情缘改变了我的人生,回想起与她一起走过的日子,如同品味一杯醇酒,意味悠长……
以前,我对中国的民主党派一点也不了解,只知道能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一件很值得骄傲的事情。看着身边的同事、朋友一个个加入了共产党,享受着组织的温暖,心里非常羡慕。我的信仰是什么? 我的组织在哪里?一次偶然的机会,老邻居孙圣杰同志和我说起了致公党,他是常德最早的五个致公党党员之一。通过交流,我对致公党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特别是 “致力为公,参政兴国”的崇高宗旨更是让我怦然心动,能为国参政、为民服务不正是我的人生追求的吗?真是相见恨晚,于是产生了加入致公党组织的想法。经过书面申请、组织培训、考察,2008年10月,我正式批准加入中国致公党,成为了致公党常德组织中的第50名党员。
虽然我的党龄只有短短的几年,但我见证了致公党组织在常德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从党小组到省委直属支部,从市委筹委会到成立市委,无不饱含着领导的厚爱和党员的心血。致公党在常德成立组织的时间不长,人数不多,但党员就像一家人,大家追求的只有两个字“奉献”。致公党常德市委成立之前,没有专职的机关工作人员,没有专门的办公地点和设备,工作经费也得不到保障,党派的日常工作都是靠党员兼职完成。老党员李宝瑞,为了组织的发展和壮大到处物色人选,办理手续;党员杨丽承担着党派办公室的工作,有时候为了签发一个文件要辗转几个来回,上传下达占用了她很多休息时间,但她没有一句怨言;单位条件好点的党员主动承担了印制党派文件、资料的工作;党员易善元,一个享有一定声望的医学专家,在党派工作和本职岗位上恪尽职守,任劳任怨,最终累倒在病房,带着满腹的遗憾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曾经回想,如果不是致公党的一员,我不会遇到这些人、经历这些事。2010年9月,作为党外干部我有幸在省社会主义学院参加了第13期民主党派骨干培训班,期间听了很多资深教授的讲课,特别是胡旭晟院长讲的《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让我受益匪浅。当他知道我也是致公党党员时,对我寄予了格外的关怀和期望。今年3月,我又被党派推荐到乡镇挂职锻炼一年,这不仅丰富了我的人生阅历,还增长了知识,历练了品质。近几年,我有幸接触了致公党中央、省委领导和各地兄弟州市市委的党员,他们都是各自领域的专家和学者,但没有丝毫架子,亲切和蔼,是“致公党”这个名字淡化了地位等级上的悬殊,拉近了彼此心灵的距离。
常德的六十多名致公党员,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就象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哪个党员家里有喜事,大家共同祝福;哪个党员工作、生活有困难,一起帮忙承担。老党员李宝瑞生病住院了,我们一起去看望;党员谢凌峰有心事了,我们听她倾诉、陪她聊天。主委杨成英视党派为家庭,待党员为亲人,她将党员的资源整合利用,让党员在干好本职的同时,更好的服务于党派工作。她常常把自己比喻成抱鸡母,用自己的言行,呵护温暖着每一个党员。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致公党常德组织如同一个小树苗,经过风吹雨打后已经茁壮成长。我们建立健全了机制,设置了四部一室和七个支部,工作地点、人员和经费有了保障。虽然我们人数不多,但在自身建设、参政议政、社会服务等方面一点也不逊色于其他党派。从2010年到张家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到去年为中共九十华诞献礼而举行的全市红色经典诗歌朗诵大赛再到今年在桃源举行的“同心同行、喜迎中共十八大”论坛,设立“致公爱心”基金,送医、送药、送文化、送法律到基层,一系列立意深远、形式生动的活动,使我们深受教育,也倍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十年风雨,十年辉煌。对致公党常德组织来说,这十年很短,相对我个人却十分漫长。我常想,拿什么奉献给我的党派,怎样才能报答关心我的领导和关爱我的同志们?唯有珍惜这份与致公党的缘份,诚恳为人,踏实做事,切实履行职责,才能不负重托、不辱使命。